第三二七章 稷下学宫 一(1 / 2)

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1802 字 2022-11-07

随后的二天里各国的使臣也都陆续的离开齐国只有高原还留在齐国因为他还要和淳于钟秀赴稷下学宫帮助淳于钟秀参加论战因此在齐王建的寿宴结束以后高原就和淳于钟秀一起商议研究准备这次的论战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公元前400-357年为田齐第三代国君并非春秋五霸之的齐桓公小白)时期因为齐桓公喜爱文士因此在立期间曾广招四方博学之士在宫中著书立说、议论政事后來慕名而來的文士越來越多王宫也容纳不下于是齐桓公就在临淄城的西门外修建了一座庞大的宫殿样式建筑供这些文士学者居住并可以在宫中开馆授徒

临淄城的西门也称为稷门因此这座学宫也被称为稷下学宫而宫中奉养的博学之士则被称为稷下博士

齐桓公之后又经过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国君的扩建和展继续招揽天下贤士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终于达到顶峰当时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來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纵横、计然等各家学派林立各方学者们聚集一堂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加上学徒弟子人数过万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而且齐威王、齐宣王均对稷下学宫釆取十分开明而优礼的态度在学宫中设祭酒之职为学宫之长食上卿之禄由学宫中的学者公推而其他博士则依其才能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食上大夫之禄;中等食下大夫之禄;下等食下士之禄

同时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表自己的学术见解齐国绝不干涉;因此这些学者们可以在稷下学宫中互相争辩、诘难、吸收并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等话題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展

入住过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有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子、季真、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儿说、鲁仲连、邹爽、荀子等人几乎把战国中期的知名学者全部网罗其中人材鼎盛是中国百家争鸣时代最主要的标志之一

而这时也正是齐国国势最为强盛的时期与秦国并列为东西二强

不过到了齐宣王之子齐湣王继位之后刚愎自用、不听谏言于是稷下学宫中的学者也散去大半随后燕国名将乐毅联合五国伐齐齐湣王身亡下齐七十余城齐国几乎为燕国所灭稷下学宫也人去宫空彻底荒废了

后來田单复齐齐襄王继位齐国重建虽然齐襄王也努力重新展稷下学宫但是这时齐国的国势大减号招力大幅下降虽然有荀子这样天下知名的大儒入住稷下学宫并三度出任祭酒之职但稷下学宫仍然沒有能够恢复到鼎盛时期的面貌

到了齐王建继位之后因为齐国四十余年未经战事确实算是国泰民安因此这时稷下学宫中的博士有五六百人加上他们的弟孑可以达到数千人之多到也有几分鼎盛时期的规模只是在荀子之后再也沒有什么天下知名的学者加入和当初的人材鼎盛相比也大相见拙

现在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孔子的九世孙孔鲋而享受上等博士待遇的共计有淳于越、叔孙通、周青臣、鲍白令之、伏胜、羊子、黄疵、正先、桂贞、沈遂等二十七人

高原对稷下学宫的情况所知并不多主要是听淳于钟秀的介绍也不由对稷下学宫也颇为神往要知道这可是在二千二百多年以前能够有这样一个集学术研究、交流、教育、议政于一体的地方即使是和后世的众多学院相比除去历史局限的因素之外并不差到那里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